夯实质量根基
走出新生入学教育报告会场,曲阜师范大学2008级学生张玲一脸兴奋:“本科生的科研课题也能得到学校资助,实验室全天开放。来这里读书,我感到很幸运。”对于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她充满了期待。
同张玲一样,曲阜师范大学近3万名学生也感受到这种兴奋。近年来,曲阜师范大学立足提高教育质量这一办学根基,先后实施了“学科特区龙头工程”、“强化实践教学工程”,为本科生开放实验室、设立创新学分、实施本科生科研项目资助计划等,亮点频出,走出了一条地方院校提升教育质量的创新之路。
“学科特区”打造龙头工程
“老师们都能潜心学问,相互尊重,形成了一个宽松愉悦的人文环境,我要把这种感受告诉身边的人。”
说这番话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刘跃进,他于2005年受聘曲阜师范大学“泰山学者”岗位特聘教授,已经在曲阜师范大学任教3年。
曲阜师范大学创建“学科特区”,打造“龙头工程”,吸引了众多像刘跃进这样的名师前来任教。“学科特区”中有常年在校的“固定教授”,也有“候鸟式”的兼职教授。学者们视课题需要,奔波于国内外,以保证对前沿学科的追踪。在“特区”里,科研行家管科研,学科带头人拥有管理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确定研究人员的数量;提名招聘各类人员并实施严格的聘任制度和工资奖励制度。
学校每年拿出500余万元专项经费进行重点建设。“学科特区”实行特事特办:可特殊引进学科带头人及学术梯队成员,引进人才不受年度名额限制随时可办;特殊扶持重点学科的科研成果产出;给予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相关条件的优先配置。
现在,这些海内外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已经带起了富有活力的学术创新团队。“学科特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科技创新屡有收获,3年的科研经费达2130余万元。在2007年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中,该校有18个学科、实验室和社科基地入选,在山东高校中名列前茅。
“两大模式”培养能动人才
栾鹤翔、王军军和崔方圆是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大四的学生,最近他们正在忙着给自己的论文找“婆家”。他们的第一篇论文已经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和山东农大园艺系合办的《落叶果树》学术期刊上发表。
他们的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完成,得益于学校2007年实施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这项计划旨在为在校本科生提供科研项目资助,鼓励他们参加或独立完成科研项目,培养知识应用和综合实践能力。栾鹤翔等3人获得了学校提供的1000元科研资助金。
目前,曲阜师范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已经实施了两批,资助项目150余项,参与其中的本科生700余人,学校为此投入的科研资助金超过10万元。
针对师范院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曲阜师范大学在该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学生制定了创新学分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社会实践,表现合格者将会给予创新学分奖励。
而作为学生锻炼实践能力“重头戏”的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该校已经形成了成熟而有效的两个模式,即“全程化导师制”教学实践模式和“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生产实践模式。2007年,该校历史文化学院与济南市历城二中就“全程化导师制”教育实习模式达成一致,2008届历史教育本科班的70多名学生进驻历城二中,度过了两个月的“教师”生涯。“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生产实践平台由学校和企业携手建设,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教学质量实行“一票否决”
当记者走进校长任廷琦的办公室时,他正在准备本科生的“理论物理”教案——尽管行政工作繁忙,但是教学工作却丝毫不敢懈怠。他说:“家长们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我们可不能耽误他们啊。”
对教学一丝不苟的任廷琦,同样把这种理念贯穿到学校整体的教学工作中。学校先后组织了两次大型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整体满意度在98%左右,但是在动手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学校经过反复论证,对人才培养方案作出修订,从去年起,2008级新生开始接受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方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培养目标、培养路径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强化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规定,3年内所有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必须开出一门新课程,这一举措最终将增加课程400多门;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达不到优良者不能参加职称评定、工作评先。
去年3月,山东兖州一中校长杜金山为曲阜师范大学的学生作了题为“从教学到教育”的报告。为了让大学生们接触到中学的教学经验和教育动态,学校各学院都聘请了3名左右的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不定期来校与学生交流,为立志从事中学教育的毕业生提供指导。
学校实行专业建设的优胜劣汰制,严格评估新上专业,调整改造趋同专业,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着力创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目前,曲阜师大拥有校级品牌特色专业15个、省级4个、国家级两个;已建成校级精品课程41门、省级8门、省级教学团队两个。
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荆兆勋说:“走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本报记者 张兴华 刘好光 通讯员 胡长春 宋广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